4月19日上午9时40分,正值课间活动时间。随着音乐响起,中宁县第十小学的教室里,学生们迅速整理好学习用品,精神抖擞、昂首挺胸,伴随音乐的节拍在课桌前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他们时而转头、时而展臂、时而抖肩、时而扭腰……边跳边唱,个个脸上绽放着快乐的笑容。
“无需太多的场地,就可以让同学们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这项简单的运动项目就是‘课桌操’。”中宁县第十小学音乐教师焦莉说。
自“双减”政策实施后,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中宁县第十小学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针对学生长期坐、写的特点,推出校园“课桌操”项目。项目一经推出后,在学校迅速走红。
据了解,“课桌操”项目由学校德育处牵头,组织音乐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编排并录制教学视频,再由各班级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教授,班主任利用课前准备时间组织学生加强训练。
“我们从节奏明快、动感十足的背景音乐入手,既选择了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孤勇者》《少年》等,又以学生喜爱的动作为出发点,融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伸展运动、侧身运动和放松运动于一体,帮助孩子们加强体育锻炼,提升综合素养,丰富校园生活。”焦莉说。
“‘课桌操’让我们在音乐的律动中,活动了身体的每个部位,在快乐活动中增强了我们的体质,在活动运动中体验到了快乐。同时也感受到了传遍全身的轻松和愉悦。”五年级学生王子渝说。
“‘课桌操’让学生们既活动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充分调动了每个孩子热爱运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中宁第十小学教导主任刘祯说,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他们围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等方面,着眼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充分挖掘教师的个人特长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相应的课后服务,以基础加拓展的形式建构了一套完善的“1+X”的课程服务体系。
目前,该校共开设课桌操、麻绳编织、步步生花等26个社团,用轻松愉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趣好玩儿的娱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真正地让孩子体会学有所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有了这次的社团活动,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许多。也提高了我的胆量,使我的演讲水平比以前也提高了许多。”学生马艺嘉说。
近年来,中宁县狠抓“双减”工作,成立部门联动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班,常态化开展日查夜巡,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公告制度,注销43家学科类机构,批准登记2家非营利学科类机构,营转非比例%,预收费监管率%。同时,大力完善“5+2”课后服务体系,科学制定“一校一案”,挖掘好课后服务资源,聘用专业教练、“非遗”传承人等人参与课后服务,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参与课后服务学生人,参与率达89%。
▌来源:中卫市新闻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梁旭强谭勋泽文/图
▌编辑:杨瑞雪▌初审:杨雪▌终审:李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