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昌吉州党委组织部的带领下,记者们走进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村的时代·记忆馆,一件件大大小小、或完整或残缺的稀罕物映入眼帘,这个展馆中,收藏着老党员郭清峰和村民们的数百件来自于生活的藏品。
“收藏‘历史’,是我多年的夙愿,从最初的钱币、粮票、布票、糖票等小东西,到后来的农具,我用了39年的时间收集积攒了钱币、粮票、布票、农具等余件大大小小的物品。”老党员郭清峰介绍道,“其中有一些是我从甘肃老家搬运过来的,都非常有年代感。”
(郭清峰从甘肃老家运来新疆的织布机寇梦茜摄)
这些郭清峰如数家珍的稀罕物件,都是曾经经历的岁月印迹,而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珍藏在透明展柜中的记账本。
年出生的郭清峰,因甘肃老家经济条件困难而举家搬迁到新疆,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当时的六运村是全国个村级观察点之一,郭清峰家是全国2.4万个观察户之一。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坚持记账39年,他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地记录着家里的每一笔开支,并按时上报。账目记得细致、清晰,郭清峰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观察户。
(郭清峰在介绍账本详情寇梦茜摄)
最初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领导告诉郭清峰,这是国家为了了解最基层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消费信息,专门设立的公益岗位,这些信息每年定期汇总到农业部,为“三农”政策提供一些参考。自己记的账能给国家制定政策带来帮助,这是莫大的荣誉。郭清峰说,“刚来新疆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是政府给了我们地,所以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理当义不容辞做好记账工作。”
翻开账本,从“小霞买冰棍5分钱”到“买拖拉机元”,从收支倒挂多元到纯收入4万多元,农村经济发展,仿佛历历在目。郭清峰说,年,我全家收入多元,而当年的支出却有多元,而后的几年中,国家开始不断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补贴,我们的生活也是突飞猛进的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年记账本寇梦茜摄)
现在看,这一本本账本、一项项开支,不仅记录着他个人生活的变化,更记录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老百姓幸福的模样。小小的账本不再只是记账的功能,更成了一种时代的印记,乡村振兴的见证。
为了让更多村民有机会参观和接受精神的洗礼,在九运街镇党委和六运中心村党总支的支持和鼓励下,年10月在他的记账本和这些收藏物品的基础上,村党总支通过自筹资金43万元打造了占地平方米的时代·记忆馆。该馆共分为两部分:第一篇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陈列馆,收集陈列了六运中心村老党员郭清峰同志收藏室的物件多件。第二篇是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的宣传馆,包括党的建设、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板块。
六运中心村创建州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市、镇和村的“道德讲堂”等活动陆续在这里开展,陈列室成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
之前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也为郭清峰后来的工作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村民说,他出门总是随身携带着两样“法宝”:一样是惠民政策小册子;一样是他自己记录的工作方法和学习笔记。担任村主任的7年里,他已写下了15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
在他的带领下,原六运中心村建设了高标准温室座,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土地资源,解放了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六运中心村走出了一条土地增效与农民增收共赢的新路子。翻翻这39年的39个账本,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新型农业合作医疗、教育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都能从郭清峰记的账里看得清清楚楚。从账面上来看,以前家里的支出大多数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消费,现在是换家电、买农机、盖房子、外出旅游。家里到底有多大的变化,日子到底好了多少,可以说大家伙手里和心里都有“一本账”。
现在,郭清峰依然在坚持记账,他希望继续用记账的方式,记录和见证时代变迁,更重要都是能在回头看的时候,小小的记账本,就是时代发展、乡村振兴的最直接的体现!
(寇梦茜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