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5月27日报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潞城区成家川中学副校长刘潞慧赴新疆支教
从长治到阜康,跨越三千公里,刘潞慧背井离乡完成了一年半的进疆支教工作。“支教路上有孤寂、有牵挂,更有付出与收获,能为新疆教育付出绵薄之力,能在大漠戈壁上挥洒汗水,我感到无比荣幸。”刘潞慧如是说。刘潞慧,长治市潞城区成家川中学副校长,年8月,他从太行山之巅到天山脚下,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
初到阜康,热情好客的边疆人民,琳琅满目的瓜果,让刘潞慧一下爱上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但问题随之而来,气候问题与水土不服让刘潞慧经历了一场身体与意志的考验。新疆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刚到阜康时常常流鼻血,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他每天强迫自己喝完八杯水,缓解身体不适。除此之外,饮食上的差异也是他必须经历的考验。不喜辛辣的他,经历了多次彻夜难眠的痛苦后,慢慢适应了当地的饮食。身体与心理上的不适,刘潞慧允许自己慢慢适应;但教学工作上的差异,则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名字较长且拗口,他将学生照片与学生信息制作成手册,每天像记英语单词一样识记学生姓名。一名哈萨克族学生特列克上课的时候表现很活跃,但是成绩不理想。刘潞慧与他深入交流后,发现学生之前学习汉语的水平较低,很多知识点不能完全接受。于是,刘潞慧利用课下时间定期为他们补课辅导,慢慢的,特列克的学习成绩有所起色,由原来的30多分提高到80多分,学习信心有了较大提升。用这种办法,班里的很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刘潞慧凭借着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新颖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做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有了提高。他创新课程导入模式,通过播放英文歌曲、动画导入、单词接龙等形式激活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节课后,他都会将英语知识点利用诗歌的形式、合辙押韵的语言进行归纳,轻松易记的教学顺口溜,在刘潞慧的备课本上比比皆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刘潞慧说,他一个人在新疆的时间有限、能力有限,但如果能带动当地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才是对新疆支教的最大贡献。在教学中,刘潞慧欢迎学校的青年教师随时进入他的课堂听课学习,并且毫无保留地把教学方法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时,他给青年教师出谋划策,反复磨课,不遗余力。没有课时他总是去听听青年教师的课,态度诚恳地给青年教师提出合理意见。上了一堂好课,他会绘声绘色地向老师们描述上课的情形;遇到一些疑问,也总是跟大家一起讨论,让大家给自己提意见。
“援疆教师在做好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时,还应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刘潞慧常常将“各民族都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浸润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与追求。课后,他常随班主任、年级主任深入到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家庭真实情况,同各族群众深切交流,宣传党的富民兴疆好政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
为了援友们能安心踏实做好教学工作,作为阜康市九运街中学教学点负责人,刘潞慧与援阜总领队赵建英队长等人积极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沟通对接,协调处理援友们工作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援疆支教工作的正常开展与顺利进行,维护了山西援疆良好品牌形象。今年2月援疆任务结束后,刘潞慧受到了省教育厅的通报表扬,援疆期间还荣获新疆阜康市九运街中学最美援疆教师荣誉称号。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刘潞慧说:“我喜欢新疆,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来源丨山西日报
记者丨杨文俊
编辑丨路璐
审核丨韩焰
监制丨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