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年金融风潮以后,上海市面多次出现货币奇缺、银根紧张的恐境局面,尤其在19世纪70年代,上海金融业的不稳定就已经很显著。19世纪70年代的金融恐慌,从商业、金融和投机中心的上海爆发,开始向全国各城市辐射。金融恐慌愈演愈烈,终于酿成年规模空前的金融风潮,其破坏力极大,波及面极广,它引起钱庄关闭,经营失败,资金短缺,股票暴跌,著名商人破产等。本文主要是分析阜康雪记银号倒闭这一事件一系列连锁反应。
浙江巨商胡光墉阜康银号的倒闭将此次金融风潮推到了顶峰。胡光墉,字雪岩,杭州人,从商致富,纳资为道员,做了左宗棠上海采办转运局委员,于沪杭各营大宅,置田万亩,除开设典铺29家外,又开设上海阜康银号、阜康雪记钱庄,杭州阜康银号、泰来钱庄,宁波通裕银号、通泉钱庄,福州裕成银号,汉口乾裕银号,北京阜康福记银号等。
各省公款与达官贵人私蓄多存以上各庄号,一时信誉极好。而且这些钱庄、银号在各省几乎都设有分支机构,所以胡光墉在调动资金方面能量很强。以此为后盾,他从年起就开始大量囤积生丝,投机丝业,试图通过大量囤积垄断,与洋商争夺国际市场上生丝价格的决定权。胡光墉利用其在各地的典当钱庄进行囤积,在江浙两省育蚕村镇而一律给予定银,令勿售外,完全售予胡氏,一面在伦敦组织机关推销生丝。
根据年10月2日时任上海海关统计秘书的杜鲁的报告,年6月胡氏购存了包的丝,到了年5月底他购存的丝增加至包,同年10月初更增加至包。由于他的大量购买,上海丝价上涨,年9月底,每包丝价17先令4便士,可是同一等级的丝在伦敦的每包售价仅16先令3便士而已。江浙丝茧向为出口大宗,夷商把持,无能与竞。胡光墉以一人之力,垄断居奇,市值涨落国外不能操纵。
年5月,胡已囤丝包,价值约万镑。但鉴于浙江气候不佳,蚕桑有虫害,估计生丝供应将较年为少,于是他继续大量订购生丝。不料这一年意大利的生丝丰收,可以暂时满足欧洲需要,上海外商信息流通,不肯抬价买丝,而胡光墉则不知国际信息,造成生丝囤积,一旦发生腐坏。就会连本钱都赔进去,所以只能贱卖,导致资金面临窘状。
由于胡光墉收购生丝所用的周转资金,来源于他在各地所创办的钱庄银号等,因此,生丝囤积上的严重损失迅速波及胡光墉所设的钱庄银号,使各地钱庄受到挤兑。年10月6日,胡光墉事业的始基杭州泰来钱庄首先倒闭,亏欠8家西帮票号7万多两。虽然幸得浙江布政使德馨助其料理,犹得弥缝无事,但风声已经四播,上海阜康雪记银号因近年来积丝太多,以致成本不能周转,被迫于12月1日倒闭。
胡光墉在京城、镇江、宁波、杭州、福州、湖南、湖北等地所开阜康各字号同时全行闭歇,遂为光墉事业之总崩溃。受其牵累,上海七十八家钱庄关闭六十八家,南北市行号停业者达三四百家。同时,胡光墉也因亏欠公项及各处存款为数甚巨,被革职查办。清廷让两江总督左宗棠饬提该员,严行追究,勒令将亏欠各处公私等款,赶紧逐一清理。
据闻胡光墉有典当二十余处,分设各省,买丝若干包,值银数百万两,存置浙省,着该督咨行各该省督抚,查明办理。胡光墉资产被补偿亏欠公款和拨充他用,清廷据户部奏,新疆南路应修衙署等工程,需款孔亟,请饬浙江将胡光墉侵取西征借款行用、补水等银十万六千七百八十四两,于该革员备抵产业内,迅速变价照数解交甘肃粮台应用。
由于当时电报、铁路、航运等的发展,各地的金融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因此这次金融风潮在上海发生后,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向沿海、沿江和内陆地区蔓延,波及许多地方。胡光墉在全国十来个城市所设钱庄的倒闭,即把上海的金融危机推向那十来个城市,从而波及其他许多城市。
在北京,自阜康封闭,市面一变,富室巨商咸以收执银钞不若收有现银之妥,故上月初八、九等日,持票向四号取银者不绝于途,街衢几为之塞,而四号之伙亦应接不暇。自阜康福票庄倒闭后,市面固已竭蹶,不料上月十七至二十等日各钱店又连倒十余家。一些钱铺负责人等,见现钱已罄,倒账私逃,持票者入店寻之已无一人。
如据《申报》记载:上月二十二日清晨,东门外景家字号钱店,启门时即见持票取钱者络绎不绝,开发移时,来者众众,该号现钱已罄,无以应票,司事人等皆由后院,逾垣遁逃,殆持票者入店寻之,已无一人,各城区为了防止抄抢逃匿而派有官役昼夜弹压。清廷以近日京城钱铺,关闭多家,物价日昂,着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御史会商妥善方法,晓谕平价,毋任奸商把持渔利,致累民生。
连旗民都遭受危机,清廷据御史刘恩溥奏,京城钱铺关闭多家,旗兵受累,不可胜数,请再赏给钱粮。摇摇欲坠的制钱制度也再次受到冲击,上月初银价每两换京当十大钱十四吊左右,至二十后则每两只换十二吊,市面日坏,银根日紧。
给事中周鹤在奏折中也提到,近来物价日昂,钱价日低,民间购物,大钱一千仅敌制钱二百之数,是名虽当十,而实则当二,京城之中,谋生者日见其艰,数月以来,钱店关闭者十居四五,其存者尚复讹言四起,岌岌有不安终日之势。官虽为之弹压,亦无如何。若不趁此改复制钱,以期经久无弊,则世事既形其艰,民生日见其蹙,所系良非浅鲜。据当时报纸披露,仅京师分号共倒官私各项万两之多。
此外,此次金融风潮还波及镇江、汉口等地的钱庄。在汉口,这年年底出现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商业危机,汉口一些著名茶行全倒闭,不少钱庄因之被迫关闭。前经闻喜帮长盛通倒后,又闻江南帮昌记相继倒塌一万余金,汉镇倒店之案层见叠出,几于书不胜书。汉口海关在这一年的报告中说,汉口的这次危机不仅仅是由地方的原因所引起的,而且还是上海金融危机的反映。
在镇江,六十家钱庄倒闭四十五家,据《申报》年11月3日镇江市面描述,京口有某洋行及某钱庄均于上月底先后倒闭,该钱庄成本甚巨,素称殷实,乃亦知难而退,随波逐流。扬州自怡源倒歇后相继而倒者,就本城计大小共有十七家,近日阜康又倒矣。镇江与扬州仅隔一水耳,先后合计竟倒至六十八家之多,于是扬镇两码头各业大受其累,银根因之愈紧。市面如此,令人不寒而栗。
在杭州,自德馨、阜康两巨庄停歇后,市面日紧一日,上城之各衣庄、绸庄及皮货庄,本月以来门常如水,略有零星交易,以敷火食尚且不足。各处行栈店铺往来皆须现洋,概不用票,武林门外之各米行已停斛两日矣,城东各丝行皆已停秤不收,且闻下城之箔业亦将停歇,各箔作之工伙回宁波者十有其六。总之,城中各业无处不紧,惟以现钱买现货,日日如除夕光景。
在天津,近以中法虑有失和之事,以致市面生意极为清淡,钱庄倒闭者,时有所见。市上现银现洋殊觉寥寥,颇为可虑。农历十月以后,现钱既少,银根又紧,一时人心惶惶。在苏州,年市到处都形紧急,惟本年则各省愈觉窘迫,苏省为会垣要地,其境况之萧瑟尤非往年所可同日而语。辰下当铺每票限定五两,缓急更不足待。其余各业无不贬价求售,希图现获。
在南京,市中生计日渐萧条,钱贵物贱,视去岁有天壤之殊。在宁波,阜康银号的分店通裕银号和通泉钱庄由官府查封,市面日来萧条异常,各行、店铺有闭无开。甚至一些非通商口岸的城市,如长沙、南昌等地的银钱业也因受冲击而一蹶不振。可以说,这次危机的破坏性影响几乎遍及全国各重要商业城市,作为商业、金融和投机的主要中心的上海,自然承受着最大的痛苦。
结语
综上所述,阜康雪记银号的分号遍布全国,所以阜康雪记银号的倒闭波及了全国很多城市,造成了这些城市经济没有活力甚至一蹶不振。同时,阜康雪记银号的倒闭也是造成年上海金融风潮规模大,冲击力强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