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保障心情也欢畅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

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e/wap/show.php?classid=34&id=1587384

核心阅读

签约医生定期上门、各类服务细致周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新疆阜康市,农村留守老人郭清峰不仅日常生活有保障,精神生活也很充实,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我俩都好,你安心工作别操心,周末回来吃饭。行了,我有事要忙,挂了!”挂了儿子打来的电话,郭清峰拿起外套,“今天垃圾车来村里清运垃圾,我去给司机指指路。”

78岁的郭清峰和老伴儿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中心村生活了几十年,4个孩子都在城里上班,成了“空巢老人”,“现在政策好,生活好,别看我岁数大了,身体还好得很,每天要忙的事儿可多着呢。”郭清峰很满意自己的晚年生活。

老两口年收入4万多元——

日子很幸福

养老不用愁

“喜添新居过新年,人丁兴旺事业旺”,郭清峰家大门两侧的春联还在,去年搬进了新房子,老伴儿漆玉平把家里打理得整整齐齐,窗台上的花儿已经竞相绽放,春意浓浓。

有人推门进来,是村卫生室的医生王权,也是郭清峰的签约家庭医生,“郭叔,我来给你和阿姨量量血压,最近感觉怎么样?”

“都好,上次体检结果出来都没问题,就是你阿姨有点腰疼。”郭清峰一边回答一边撸起袖子给王权量血压。

“阿姨这个腰椎间盘突出还是要注意,不要提重物,要是严重了要及时给我打电话,再商量别的治疗方案。”王权收起随身携带的设备。

“签约医生政策好啊,说是一个季度上门一次,但几乎月月都来,平时有问题一打电话也来了。”郭清峰说,家离卫生室也不远,理疗、扎针、输液、买药都能在家门口解决,前段时间老伴儿感冒,药都是在村卫生室买的,不像以前得跑乡镇卫生院。

虽说身体不错,但毕竟上了岁数,农活肯定干不了,收入从何而来?郭清峰告诉记者,家里18亩地通过村委会集体招标都已经流转出去了,每年流转费1.4万多元。老两口每月还能领取居民养老保险,作为老党员,郭清峰还能领取“三老人员”补贴,加上儿女孝敬,老两口一年收入4万多元。

“我们都买了农村医疗保险,看病能按比例报销,每年政府出钱给我们免费体检一次,除去各种开销每年还有不少盈余,养老问题不用发愁。这不,还花了20多万元盖了新房子。”郭清峰说,去年村里通了暖气,搬进新房子后冬天不用自己生煤炉子,“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太方便了,等明年通了天然气,我们的生活就跟城里人没啥区别了。”

不远处的镇里,还有“幸福大院”,每月只需交元,吃住全包,还有人照顾。阜康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慧介绍,全市共有3个“幸福大院”,覆盖6个乡镇,由民政部门拨付资金运营。但鉴于老人养老观念转变尚需时间,目前正在探索第三方运营模式,未来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比如需要理发,直接下单就有人上门,还会开展护理床、轮椅等租赁业务。”刘慧说,在老人居住比较集中的乡村,还会逐步开设幸福互助院,开展日间照料等。

一本账记了39年——

继续鼓干劲

更有精气神

开春了,漆玉平想在门口的菜园里种点菜,郭清峰买了种子回来,翻开一本蓝色笔记本,一笔一画写下“3月20日,买白菜籽、水萝卜籽、油白菜籽,3包,15元”。说起这个蓝色笔记本可是大有来头,封面上写着“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跟踪调查户记账手册”,这是郭清峰用的第三十九本。

年初,郭清峰家被确定为“农村固定观察户”,需要记录家里的每一笔收入和开支,并按时上报,为“三农”政策提供参考。

从“小霞买冰棍5分钱”到“买拖拉机元”,从收支倒挂多元到纯收入4万多元,39年来,郭清峰认认真真做着记录,因为账目记得细致、清晰,连年被评为优秀观察户。“记账虽说只是家庭琐事,但能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所以我就认真细致地记录了30多年,老了也能继续发挥余热。政府年年给我发奖金,去年发了元,这都被我记到了账本里。”现在看这一本本账本、一项项开支,不仅记录着郭清峰个人生活的变化,更记录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老百姓幸福的模样。

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新型农业合作医疗、教育“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都能从郭清峰记的账里看得清清楚楚。

记账本里,年开始,郭清峰的家庭收入有了盈余,他开始收藏老物件儿,小到粮票、布票、煤油灯,大到石磨、纺车、农具,这都是他曾经历过的岁月。去年,郭清峰把多年来收藏的多件老物件,包括已经上报过的38本记账本捐给了村里,建起了“时代·记忆馆”,供人参观。他还主动当起了宣讲员,给前来的年轻人和学生们讲解老物件儿背后的农耕文化发展。每次有人前来参观,郭清峰都要提前一天准备,把展品擦拭干净。

“人老心不能老,老了也要继续做做贡献,才能有精气神儿!”郭清峰闲不住,带领村里人义务植树2万多棵,村里绿化覆盖率达到70%。这不,最近,郭清峰又开始张罗着植树了,“别看我上了岁数,一上午能挖4个树坑呢!”

村党总支书记阿不拉·米亚孜提起郭清峰赞不绝口:村里生态园多亩长粒果桑熟了,郭清峰学年轻人拿起手机尝试做起了直播,吸引游客到村里消费。“老郭啊,就是闲不住!”阿不拉说。

爱好保持了一辈子——

文化活动站

趣味活动多

“老郭,来玩两盘?”傍晚时分,老伙计刘根丑、刘国民找上门来,与郭清峰摆上棋盘切磋起来,“老郭是个能人,啥都会,我们都爱跟他玩。”刘国民说。

这话不假,村里开设的文化活动站里,乒乓球室、棋牌室、农家书屋,郭清峰是常客,“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那时候学习很好,认识的字也不少。写毛笔字是上学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到现在还天天练。”

郭清峰新家的电视墙上贴着一幅书法作品——“清早起,扫庭院,惜晨光,勤读书,饮和食,要有节”,“你看这房子里,还有其他几幅字,都是我写的。”郭清峰自豪地介绍。就连木工活,也是他拿手的,家里不少家具都是他自己动手做的。最让他满意的是客厅和餐厅之间的置物架,“这是我设计的,既是置物架,又是屏风。”

新盖的房子里,他专门给自己布置了一间书房。书桌上最显眼的是自己做的笔架,上面挂着不同尺寸的毛笔,闲下来就写写字,“前两年,我每年春节都给大家写春联,去年春节,村里请了州里书法家协会的成员来给大家写,我们还能一起交流。”

村里,老年人娱乐的地方不少,六运中心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每个自然村都设有文化活动站,还有百姓大舞台,大家平时在文化活动站就可以找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以前腰不疼的时候经常去跳舞,大家一起乐呵。”漆玉平说,每逢节日,大家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在百姓大舞台上演,“等再过些日子,傍晚的时候篮球场上到处都是人,跳舞的跳舞,聊天的聊天,很是热闹。”

“村里经常会开展各种活动组织老年人一起玩一玩、乐一乐,排解他们的孤单,精神状态好了,身体才能更好。”阿不拉说。

《人民日报》(年04月07日13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24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