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筑百姓健康梦
——医院高质量发展侧记
医院条件差,医疗水平低是患者的固有印象,在医院,呈现的却是患者满意、医者尽职的现象,全院上下崇尚医德,同心共进。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促进科右中旗医学事业发展的办医宗旨,以及科教兴院、人才立院、技术强院、文化塑院的核心服务理念。
医院始建于年,是医院,近年来,医院改革,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抓手,以人文品牌建设及医教协同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京蒙医疗协作,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医院环境不断改善,医院诊疗水平、服务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医院软实力
走进医院心血管内科一位老年患者的病房,看着患者的各项指标趋于稳定,状态良好,医生和护士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
“这位73医院时,出现呕吐、几天没有排尿等症状,当时情况比较危重,我们在唐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紧急会诊,通过查体,观察病情,诊断出这位患者是急性肾功能损伤,唐老师耐心指导我们用药方针,现在患者转危为安,身体状况明显缓解。”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王秀华介绍,医院医院的很多实际问题,心内科的医疗水平日渐成熟,患者不断。
来到医院才3个礼拜,医院心内科专家唐晓芳就感受到医院加强学科建设的不懈努力。唐晓芳说:“医院和患者的信任,医院,我们开展了心内科疑难病例、危重病例会诊,调整治理方案和医务人员进行了很好的配合,尽量解除患者病痛,在医院科教科的安排下,我希望能对最新的学术和医学进展进行交流。”
医院心内科专家唐晓芳接诊患者。
基层医生承担着大量的临床工作,他们的诊疗理念和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百姓健康,而学科建设是保障医、教、研持续发展的基础,医院实力最直接的体现。
医院诊疗水平,近年来,医院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医务人员素质提升为着力点,大力开展业务学习培训,积极倡导岗位练兵,以老带新,发扬“传帮带”精神,提升全院整体水平。
“我们骨外科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像过去难以完成的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手术,现在都攻克了。”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徐长春说。
标准化病理诊断医疗设备。
为提供科学准确的病理诊断,医院病理科新增全负压抽吸取材台、全自动脱水机、全自动染片机、脱落细胞学检查全套设备等医疗设备,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彻底摒弃旧有模式,进入标准化及自动化——半自动化模式,提高病理科整体技术。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医院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精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扎实开展培训演练,规范发热门诊设置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接诊、隔离留观工作流程,引进“身份证健康码智能扫码识别”系统,实现核酸检测预约、缴费、报告单打印的全流程自助服务,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着力打造“永不走”的医疗队
“大娘,您坐这里,把手摊开,我给您做检查。”在医院中医诊疗区的一间检查室,护士正在操作中医脉象诊断仪为患者海银花进行脉象检查。
医务人员通过中医脉象诊断仪为患者进行脉象检查。
“用这个仪器检查真方便,做完感觉很好,以后还来做。”做完检查,这位来自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的56岁的患者海银花满意地说。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京蒙帮扶医疗协作的初衷,如今这个初衷在医院已经成为现实。
打造“永不走”的医疗队。
“通过北京市通州区京蒙对口帮扶,尤其是曹柏龙大夫的传帮带,旗医院新成立中医诊疗区,还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比如这台中医脉象诊断仪,精确度高,能很好地辅助我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中医疗区消化内科主任王德泉说。
年8月,自医院与首都医科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以来,北京市通州区根据医院的医疗技术、设备、人员梯队、医院发展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口帮扶计划,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
医院“走下来”帮扶,选派高年资专家和技术骨干,通过专家出门诊、教学查房、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现场进行传、帮、带,毫无保留地传授医疗技术。
通州区京蒙对口帮扶专家开展医疗培训。
医院“送上去”培养,有计划地派出16医院进修学习,加快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短短2年,在医院专家的指导和帮扶下,医院不断提升专科能力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训等核心竞争力,管理体系持续规范、医疗质量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持续改进,使患者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缓解就医难的问题。
目前,医院已开展冠心病、高血压病、恶性心律失常、重度心脏衰竭、心肌梗死溶栓时心律失常的规范化诊疗,心脏骤停的抢救、电除颤等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实施糖尿病规范会治疗;应用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椎体成形术等新技术。心血管内科、骨科、内分泌科等专业诊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心血管内科、骨科被列为兴安盟重点培育学科。
京蒙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各医院专家来院人次,接诊门诊患者人次,实施手术例,培训讲座92次,培训医务人员人次。
智慧服务让患者少跑路
“大娘,按照医生说的,吸气的时候使劲吸气,呼气的时候使劲呼气,一会儿就检查完了。”在医院肺功能检查室里,因为患者是蒙古族,来自农村,普通话不太好,两位大夫就用蒙语和普通话指导患者做完检查。
先进的医疗设备、暖心的医疗服务让这位患者非常满意。
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首要任务,更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除了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还加强智能化管理,改造现有就诊流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造人性化就诊流程新模式,实现“互联网+医疗”的广泛应用。
“年10月,医院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从此患者动动手指就能线上挂号、缴费、查报告、缴纳住院押金。医院还打通了更多便民渠道,为每位患者建立一个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与健康兴安APP对接,扩展线上就医渠道,让群众就医更便捷。”医院副院长崔国军说。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的医患诊疗安全,该院引进“身份证健康码智能扫码识别”系统。启用该系统后,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就诊,使用身份证原件扫描,即可快速完成健康码检查、行程识别、体温筛查、口罩佩戴识别等,保障了就诊、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减少就诊人员聚集情况的发生。
下乡向老年人宣传卫生防疫知识。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医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通过宣传义诊、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环境整治、慰问群众、民族宣教、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深入社区、嘎查了解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聚焦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在医院一楼门诊大厅设立“我帮你”志愿服务点,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截至目前,医院帮助解决余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