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站在新疆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麦田里,微风阵阵,麦浪滚滚,沁人清香扑面而来。“这是亩有机小麦种植基地,天山雪水浇灌,不施任何农药,收获后将用来生产有机面粉、有机挂面。”腰站子村党总支书记唐培科说,通过提高品质让农作物增值,是当前村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新疆新型肥料行业龙头企业,坐落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要生产水溶肥和智能施肥系统。公司生产部经理余建民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智能施肥系统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操作,农民足不出户就能给农作物浇水施肥,特别是能够精准施肥,在保证作物品质的同时,有利于土壤修复。”
腰站子村和慧尔农业的实践分别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一产向绿色优质方向转型、二产向环保低碳方向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昌吉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州,所辖5县、2市、3个国家级园区不断拓展绿色发展空间,为产业发展植入“绿色基因”,北疆绿心轮廓日渐清晰。
优良生态是“绿色基因”之源。自治州首府昌吉市全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把城市当作景区建设,目前城区餐饮企业全部采用清洁能源。今年以来,玛纳斯县又新建了一批街头公园、绿色廊道,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44%,居民实现“开门见绿”。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当地的一张“生态名片”,在湿地附近居住的兰州湾镇下八家户村农民王勇每天早晨都被小鸟“唤醒”。“环境好了,今年村里要搞民宿,多挣旅游钱。”他说。
昌吉州从划定一系列红线入手,让各类生产、产品开发等环节都贯穿绿色发展理念。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文有表示,园区已建成减化肥减农药、农膜回收利用等示范基地13.5万亩。记者在新疆雪山果园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一颗干果至少要经过5道工序才能出厂。据介绍,该公司通过绿色生产方式让产品提质升级,市场反响积极,今年确立了线上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目标。
为产业发展植入“绿色基因”,昌吉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呼图壁县大力发展苗木产业,美起来的同时也富了起来。天府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牛站江告诉记者,许多老乡通过搞苗木过上了殷实日子。这名“苗二代”坦言,培育苗木产业让环境变得更美了,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开拓出另一片淘金地。
通过重拳治污、全民植绿,阜康市实现了由较重污染向园林城市的转变。“落户阜康,我们看中两个环境:一是自然生态环境,二是经济发展环境。”新疆德天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科研开发、休闲观光和绿色食材配送服务于一体,公司董事长宋德林表示,现在看来,自然生态环境也是经济发展环境。今后,公司将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村企双赢联合体”,充分释放生态红利。(经济日报记者乔文汇)